脚下踏着乡村路 心里想着群众事
在苍梧县沙头镇石川村,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脚踏泥土、心怀真情,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这便是苍梧县人民检察院派驻沙头镇石川村驻村工作队。
一本驻村日志:字里行间皆是民生关怀
“2023年1月12日,雨天。春节前到柚子组慰问留守老人夏某某、到黄茅组慰问监测户莫某某……”
“2024年7月10日,邀请县检察院检察长和干警到沙头一中给石川村和参田村的中小学生上法治课、暑假防溺水知识宣传……”
“2025年1月16日,处理卢某修防火线越界损坏林木索赔纠纷……”最后协商解决。跨度两年多的驻村笔记本,一张张泛黄的纸上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村情民情和工作情况。
“每一次走访,我总会携带这个笔记本,村民家的具体路线、成员情况均会一一记录在本。”驻石川村第一书记陀敬乾说道。石川村村民居住分散,为快速摸清“家底”,及时掌握村情村貌,他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挨家上门、逐户研判,实地了解每一户村民的收入状况、生产生活、就业务工、子女入学、健康状态等情况,用脚步丈量了石川村的每一寸土地。
“夏爷爷,2024年下半年桉树种植的产业奖补2110元到账了……天冷了要注意多穿衣服,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大横岭的半山腰上只住着93岁的夏某某和他70岁的儿子,孙子在广东务工,两个曾孙在读高中。该户想在自家几十亩的山地种植桉树,但苦于没有劳动力和资金不足,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同村徐某签署共同开荒种植合同,并实现了林地种植的验收工作。“12月31日,到访柚子组夏某某户,老人身体精神良好,过冬食物和御寒物资充足、水电正常、无一氧化碳中毒隐患、房屋良好且四周无地质灾害隐患……”工作队默默在驻村日记本记录着。
第一书记陀敬乾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始终“驻”在群众身边,“住”进群众心里,用实际行动给群众送去暖心关怀和帮助,扎实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2025年2月,线上系统预警夏某某住院有大额开支,存在返贫风险,驻村工作队于4月协助申请低保救助,A类低保金5月落实发放了。回想起来,曾经“堵”过镇民政干部现场加班,是因为本村一农户家的小孩患有“脑瘫”,第一书记在了解情况后,为了尽快为小孩办理到残疾证,下班了,他到民政办“堵”着干部,帮忙填写收集申请低保的各项材料,希望能将材料尽快交到民政干部手中。驻村以来协助6名村民群众办理残疾证,落实因病或残疾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新申请低保政策4户10人,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养老和高龄补贴认证100多人次,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两年来,驻村第一书记陀敬乾对所驻村的脱贫户、监测对象、边缘监测户、低保和特困户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并将群众的心头事真实记录到“日志”上,这本笔记本记录不只是驻村的日常工作,也承载村民的期望,更是一段乡村发展史。
一场致富探索:因势利导引领产业发展
自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知“乡村振兴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在于因地制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为此,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结合石川村产业发展布局以及村民产业发展的意愿,围绕林业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内容。根据石川村山多人少的特点,坚持联农带农谋增收,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引进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大力推动植杉木、桉树、八角、六堡茶、五指毛桃、油茶、竹笋等累计超过3000亩;鼓励和协助留守劳动力组建劳务工程队3组,主动承包大桂山林场3000亩和私人林场1500亩的林木砍伐、运输、开荒、炼山、植树、施肥等工作岗位,通过以工代赈和代帮模式,近两年累计在村务工创收500万元,落实县内务工补贴申请22万元。
引导脱贫户规模性发展养殖业,主要是养黑山羊、牛、猪、鸡、鸭、蜜蜂等。协助脱贫户申请贴息贷款170余万元和一般农户的创业低息贷款80余万元,并协助联系购买优质羊种和母牛、对接防疫站、联系到其他村的养殖户参观学习养殖技术等,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工作。近两年养殖业累计可创收100多万元,落实脱贫户申报产业奖补40余万元。
发展传统产业再升级,石川村和贺州交界,自古就有一根扁担挑竹笋干到贺州换年货的习惯。在2023年底石川村打通了连接贺州的最后一公里运输道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探索农产品的跨地域经济融合,根据贺州对新鲜湿竹笋用于加工做酸的需求,在竹笋采摘的季节,进行每日一趟车沿村主干道收购,由南往北走到贺州,路程缩短了三分之二。通过新鲜竹笋的收购,省略了竹笋剥壳、烫煮、晾晒、防潮等工序,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帮助了农户增收。
在小酒杯中寻找大商机。石川村村民都有酿米酒的习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协助村民通过贷款增设酿酒设备,利用本村优质山泉水酿米酒。如今,石川纯粮酿米酒年产量达到1.5万斤,销往附近贺州乡镇,供不应求。酿酒后的酒糟拿去喂养猪和鸡鸭等,通过综合发展种养殖业,助力酿酒家庭实现经济增收。
一场矛盾纠纷:释法明理提升乡村法治水平
“我赞成第一书记的意见,并按照合同拟定的内容进行落实和补偿,该份协议书要求一式三份,希望大家为我做好见证!”。2024年12月,聂姓村民看着手中的协议书表示道。事情起因是赵某租用的山场在进行防火路施工时越界占用了聂某的林地而引发的林木损毁赔偿纠纷。收到聂某的反馈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了解情况,并耐心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后。驻村工作队员结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类似案例,对双方进行了释法明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近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参与解决村民林地修路纠纷、伐木越界、炼山跑火、修坟占地等纠纷10余件,为石川村的林业生产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同时,驻村工作队在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的同时,做好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增强村民们的法律意识,他们将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通过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内容涵盖未成年人教育、移风易俗、禁毒、反邪教、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法律宣传,引导村民群众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时刻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理念,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走好时代赋予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5月21日召开的石川村新旧驻村工作队交接工作座谈会上,驻村第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道。今后他将带领驻村工作队继续全身心沉在一线,用脚步丈量乡野,发扬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精神,以实干振兴乡村,心贴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